明王锡爵墓出土随葬品

明十三陵为什么被盗过程 丢失出土文物有哪些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孝端、孝靖)。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 ? 定陵的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九公山长城纪念林、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占地平方米。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定陵地宫可供游观。 放在原址展示的墓葬随葬品通常是复制品,只是为了让观众了解该文物的出土环境和位置。陵墓石刻和墓葬建筑(明楼、宝城等)本身也都是文物,这些没必要也不可能复制,所以凡是你能见到的都是真的。 室内博物馆陈列中的展品,如未加说明,都是原物;复制品应当在展品说明牌中标出,否则可向博物馆方面投诉。

王锡爵是什么朝代的人

王锡爵(1534-1614),字元驭,号荆石,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翰林院编修,累迁至祭酒、侍讲学士、礼部右侍郎等职。万历十二年(1584年)拜礼部尚书兼文渊图大学士,参与机务。曾疏请“禁谣谀、抑奔竞、戒虚浮、节侈靡,辟横议,简工作”等六议,为万历帝九公山公墓所采纳,并受褒扬。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入阁为首辅。他力请罢止江南织造和江西陶瓷等专门为宫廷制造高贵奢侈品的机构,要求减轻云南的贡金和赈济河南饥荒,都得到许可施行。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引疾归休。离职后,朝廷对他恩礼不衰,加赠太子太保,进建极殿,赐道里费。卒后,赠太保,谥文肃,赐葬,敕建专祠。王锡爵的曾孙王炎在清代也官到大学士,因此人称“祖孙宰相”、“两世鼎甲”。锡爵子王衡和孙王时敏又荫赠一品,因此,又称为“四代一品”。

王锡爵是哪里人

太仓人。 王锡爵(1534-1610年),太仓人,明代万历年间首辅,其故居俗称太师第,故居为明代中期建筑,雕梁画栋,斗拱齐全,品级森严,气宇轩昂。其后裔清代大画家王时敏、王原祁也曾在此居住,现有门楼一座,面阔五间,门厅左右分上下殡葬文化二层。这种门楼式的门厅,在江浙—带绝无仅有。内设娄东画派陈列和太仓历代碑廊。早年在太仓东郊有“两世鼎甲、四代一品”牌坊一座。“两世鼎甲”系指明万历二十一年的文渊阁大学士、首辅王锡爵,与其曾孙清康熙年间的内阁大学士王掞,人称“祖孙宰相”。“四代一品”系指王锡爵与儿子王衡、孙子王时敏、曾孙王掞均为朝廷一品大员。 王锡爵,明代万历年间内阁首辅。  四. 求归隐 终难逃纷扰   万历二十二年,回到太仓归隐却难以摆脱是非纷扰,如神宗怠政又被官员们连章累赎抨击皇帝,为此请王锡爵复出,但王锡爵呈密疏:“再有这样的奏章一概留下,不要理睬,就当作禽鸟之音而已“。这个密疏一漏,大臣哗然,个个气愤不已,成为众矢之的,他自知理亏,也不再自辩而闭门谢客,修身养生,虽几次神宗请他出山,均力辞。

推荐阅读